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

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

規格介紹:

出版日期:2017/06/02

作者:史書美

頁數:328

開數:14.8 x 21 x 1.64 cm  
ISBN9789570849493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零售價450優惠價383
詳細介紹:

▍季風帶書評:

最近讀了史書美的《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下稱《反離散》)。「華語語系」是近來的研究熱點,這一概念最早由史書美本人提出,並於二〇〇四年首次發表她對該術語的初步思考。後來因其獨特的批判視角和論述,引起學界廣泛討論,且正反意見僵持不下。

《反離散》由一篇導論和六個章節組成,同時有四篇附錄。作者先是在導論闡釋何為「華語語系」,接著在正文的第一章以華語語系批評及分析「離散中國人」這一概念。作者在第二章針對人們對華語語系研究的四個疑問進行回應,進一步深化她的觀點。第三章通過點出「西方理論和亞洲現實」的二元對立觀念,探討為何亞洲沒有理論以及成為理論之地的可能性。同時,作者認為華語語系正是鬆動上述二元對立觀念的方法。作者在第四章回望台灣,敘述台灣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困境,以及分析台灣可以為世界提供什麽内容以展現其世界性。第五章則望向香港,以金庸和徐克的作品觀察性別與種族認同如何呈現華語語系的文化想象。最後,作者以馬來西亞、香港和美國為例子,探尋文學的國籍問題。

一言以蔽之,華語語系是一種多維批評,強調多元、去中心化,反離散則是為了使早已成為當地公民數代的華人斷絕外來者身份,達到融入當地的目的。華人移民因歷史因素遍佈各地,他們的後代即使已在當地生活了兩三個世代卻依舊被認為與中國有密切關係,其文學作品被歸為以中國為中心的華文文學之中。

縱觀全書,有幾點對個人來説是值得記錄下來及思考的。第一,「離散有其終時」,華語語系理論的建立是使華人融入當地的方法之一。第二,書中一再強調中國實際上是多語社會(許多國家也如此),但由於漢人的霸權而導致其他語言被忽視。第三,作者提出華語語系社群的形成過程時提出一個新穎的概念「大陸殖民」。這一概念顛覆過往人們對於殖民是往海洋發展的認知,作者指出中國實際上是進行内陸的殖民。接著作者再提出另一種華語語系社群的形成過程,「定居殖民」,意即中國移民群在移居地組成多數人口或一定數量的少數人口,例如對台灣原住民而言殖民依舊是進行中的。

正文之後,還有三篇不同學者與作者的訪談,讓讀者瞭解作者多元複雜的成長背景,以及早期的學術歷程。作者也在訪談中強調華語語系理論並非僅僅抨擊中國,實際上是根據各地情況的去中心化,如去馬來中心、去歐洲中心等等。

總的來説,《反離散》提供了可以與主流的中國中心主義抗衡的論述,是一本可以從新角度認識各地華文文學作品和華人群體定位的學術作品。

▍作者簡介:

史書美(Shu-mei Shih)

出生於韓國,台灣讀大學,美國讀碩博士,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以及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從2013年到2015年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陳漢賢伉儷講座基金教授(專任),現為同職位的兼任講座教授。於2012年曾任臺灣大學文學院白先勇講座客座教授。也曾客座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義大利波隆納大學、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等。

  著作大多發表在美國,為華語語系研究的創建人及主要的立論者。其論文散見美國的主要學術刊物如PMLA等,部分論文有翻譯成華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和土耳其文。

  專著包括《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等,另合編Minor Transnationalism、Creolization of Theory、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知識台灣:台灣理論的可能性》、Comparatizing Taiwan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