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混血: 美國、香港與中國的雙族裔認同 (1842-1943)

歐亞混血: 美國、香港與中國的雙族裔認同 (1842-1943)

規格介紹:

出版日期:2020/06/18

作者:鄧津華

頁數:400

開數:14.8 x 21 x 2.1
ISBN9789863503972
出版社: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 零售價520優惠價442
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雙族裔」蔚為風尚,「歐亞混血」成為跨國資本主義體制的典範。混種主體也象徵全球化時代各種文化、語言和資本主義之間的交流日盛,迥異於一百多年前的時空。

 

這是一本關於混血兒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在歐美白種人與亞洲人生下的後代。專注深刻的討論在以單一族裔身分為常規,社會對異族通婚充滿敵意的社會裡,跨國、跨種族家庭中身分認同如何形塑?

 

鄧津華認為,歐亞混血最根本的特徵在於肉眼可見的「跨界」,跨越了種族、國家和文化的界線。和父母輩不同的是,歐亞混血並非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跨界,而是出生就註定跨界,成為上一代跨界的產物。鄧指出,這種可被看見的、身體化的跨界特徵,對於理解歐亞混血的社會處境十分重要。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汪宏倫為本書導讀時指出,對台灣或華語世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填補了一個學術上的空缺,揭開一段曾被掩蓋的歷史。歐亞混血家族往往刻意掩蓋自己家族的過往,而關於歐亞混血這個群體,也長期被主流歷史敘事忽略。這是因為異族通婚早期不被社會接受,有些人認為「雜種混血」違反社會或宗教禁令而刻意隱瞞家族史。另一個原因,他們也對主流二元對立 (國族歷史或殖民歷史)歷史敘事形成挑戰,他們並不適用。

 

有趣的是,作者鄧津華本身就是台英聯姻下的歐亞混血。這本書的寫作對作者而言,也是「透過歷史研究的自我追尋」。對於筆下人物的心情與處境,更能提出鞭辟入裡的洞見。

 

在今日的主流文化,對於混種或者混雜似乎擁抱多於排斥。但在日常生活中,對跨界者仍存在偏見與歧視。

「崇尚混雜不僅可為開明寬容服務,也同樣容易為狹隘的文化政治所用,」鄧津華在書中提醒。

這句話對眼下台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