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

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

規格介紹:

出版日期:20211201

作者:施仁喬,劉浩典

頁數:256

開數:14.8cm ()x 21.0cm()
ISBN9789860611144
出版社:季風帶文化

  • 零售價390優惠價308
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未來新加坡執政黨會否開啟國家民主化新時代?

 

旅港新加坡學者之城邦國家政治沉思錄

 

 

  • 新加坡的威權管治模式正處於何種困境?
  • 為何新加坡執政黨崇尚精英主義,卻會利用民粹主義,應對社會聲音?
  • 為何新加坡執政黨需要主動開啟國家民主化新時代?

 

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政治,一直受各界注視。在二〇二〇年大選,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依然贏得選舉,繼續執政,但其得票率下降約百分之十,反對黨所得國會議席數目增至歷史新高,共得十席。

 

對於未來新加坡政治會有何種走向,各界分析未有定論。評論者間漸有的共識是,新加坡管治模式已現暗湧,人民行動黨政府需要變革,以應對新的國家政治氣候轉變。

 

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可概分為兩類:第一類,以人民行動黨為中心;第二類,以新加坡社會為中心。《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的兩位作者、新加坡學者施仁喬(Cherian George)與劉浩典(Donald Low)主張前者。他們肯定人民行動黨過去的治績,亦認為未來新加坡國家發展仍能受益於其強有力的管治風格,故此他們在《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之中,直指人民行動黨政府治國方式的各種弊端,希望喚起其善意,使之明白,建構更為平等與公義的社會,發展更為民主與公平的政經制度,拓展政治多元空間,增強政府的問責度,皆合乎新加坡的國家乃至執政黨利益。他們相信,若然人民行動黨政府能夠及早利用其管治優勢,自內而外推動變革,從執政黨乃至國家前途角度看,這都將會是最佳情景。

 

在新加坡之內,《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的觀點不一定會盡得掌聲,但在華文世界之中,這是立足於新加坡本土、理解新加坡政治生態特質與轉變的重要參考文本。

 

專文推薦

P·W·普雷斯頓
(P. W. Preston,英國伯明翰大學政治社會學系榮休教授,Singapore after Lee Kuan Yew作者之一。)

韓俐穎Kirsten Han,新加坡獨立記者)

黃偉豪
(香港中文大學數據科學及政策研究課程主任)

李鎮邦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施仁喬(Cherian George

新加坡人,前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記者。移居香港之前,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學者。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副院長(研究及拓展),近著包括Hate Spin: The Manufacture of Religious Offense and Its Threat to Democracy

 

劉浩典(Donald Low

新加坡人,移居香港之前,曾為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副院長。現為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學部高級講師及實踐教授與新興市場研究所所長。

 

▍譯者簡介:

鄺健銘

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曾負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在新加坡從事研究工作。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與《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合著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與《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文章散見於The DiplomatAsian Survey;香港《信報》、《明報》、《經濟日報》、《亞洲週刊》、《立場新聞》、《端傳媒》、《評台》;新加坡Channel NewsAsia、《聯合早報》;馬來西亞《當代評論》、《燧火評論》;台灣《上報》﹑《新新聞》﹑《風傳媒》、《關鍵評論網》、《故事》;中國《參差計劃》等。

 

▍目次:

推薦序(一)後李光耀時代的前世今生╱P・W・普雷斯頓 3

推薦序(二)事先張揚的警告——論新加坡政治生態的悄然轉變╱韓俐穎  11

推薦序(三)新加坡與人民行動黨:改革的臨界點╱黃偉豪      17

推薦序(四)展望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政治╱李鎮邦             21

 

導讀       另一種國家與社會關係想像

——讀《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鄺健銘   29

 

繁體中文版作者新序

書寫《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的三大前設╱施仁喬、劉浩典37

 

英文版作者原序

自由與現實政治——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模式發展圖譜╱施仁喬、劉浩典              45

 

緒言  轉變中的新加坡與人民行動黨之應對           57

人民行動黨自我革新? 58

人民行動黨政府之認受性       60

新加坡之變       60

新加坡未來管治議題    62

人民行動黨與新意識形態       67

本書結構 69

 

第一部分 二〇二〇年大選、全球疫情、新加坡挑戰      

 

第一章  新加坡之隱憂 73

關於二〇二〇年大選結果       74

人民行動黨的競選表現 75

人民行動黨政府的管治前路    78

 

第二章  二〇二〇年大選與世代矛盾 81

盛港選區效應    83

新加坡政府的改革空頭支票    85

公民社會之崛起 88

 

第三章  新加坡的發展與民主           91                                                           

政治制度的三種形態    93

現代化理論在新加坡    94

威權主義之可持續性與國族主義之崛起       96

新加坡威權主義之進化 100

 

第四章  改革之必要    103

社會怨氣與新加坡政府之反應 104

人民行動黨的團體迷思 106

人民行動黨與民主改革進程    108

 

第五章  危機之啟示              113

新加坡政府應對疫情之表現    114

疫情的教訓——多元與人性之必要    117

 

 

二部分  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       

             

第六章  效率以外——論國家復原力與社會公義    123

疫情後的經濟危機                 124

效率與其侷限    125

論社會復原力之必要    126

社會公義與平等 130

 

第七章  反思新加坡的外勞處境與國家生產力       133

新加坡生產力之不足    134

新加坡之工業政策       136

 

第八章  論新加坡的新財政契約        139

關於增加銷售稅 140

拋棄經濟教條之必要    141

增加銷售稅之外的經濟政策想像       143

 

第九章  關於資產稅    147

新自由主義之影響       147

關於開徵資產稅 149

 

第十章  令人尷尬的新加坡族群議題 153

新加坡大選與族群議題 154

論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 155

拋棄李光耀時代教條之必要    157

 

三部分  新加坡的國家民主與政府問責

 

第十一章  新加坡的民主前路 171

新加坡的反對黨力量    172

新加坡執政黨對選民的不對稱期望    173

國會內的超級多數                 176

關於民主政制    181

 

第十二章  論設立新加坡申訴專員機制之必要       183

從新加坡總統大選說起 184

新加坡的管治排名                 186

設立申訴專員公署之必要       189

 

第十三章  重鍊新加坡的媒體生態    191

新加坡的媒體管理模式 192

另一種媒體管理想像    195

改革媒體管理模式之路 199

 

第十四章  新加坡模式之下的社會激情        205

實現激情(Passion Made Possible)——廣告口號的理想與現實   206

被懲罰的新加坡社會激情       206

關於管治的三種溝通模式       207

新加坡的管治溝通模式 209

 

第十五章  新加坡政治新常態下的自由思想 215

新加坡的政治新常態    216

應行的新加坡政經改革 218

新加坡的公義城市願景 219

人民行動黨思想僵化? 226

 

第十六章  新加坡作為開放城市之必要        227

新加坡的管控與自由    228

民主政制下的選舉與人民行動黨       229

新加坡的言論自由                 232

 

第十七章  民粹主義與人民行動黨    237

關於民粹主義在新加坡 239

精英與大眾       241

民粹式國族主義之誘惑 244

 

第十八章  新加坡的「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       251

新加坡的「抵制文化」 253

「抵制文化」的散播者    254